Chen Jiongming et l’anarchisme
陈定炎 (/http://www.chen-jiongming.com)
本文目的是在探讨民初时期中国的安那其运动,对陈炯明一生的政治思想与行动有怎么样的影响?本文资料一部分是摘译自作者所撰《陈炯明:安那其主义与联邦国》(Chen Jiongming: Anarchism and the Federal State)的英文论文。
国内有关于安那其主义的资料不多,这是因为七十多年前,国民党开始实行 “党化教育“,自孙中山的“三民主义”开始,国内的人民,包括知识分子,政治领导人员,都遵奉领袖的著作和演讲,对其他的政治理论,尤其是安那其主义,知道的已不多。知道的,也大都误解为恐怖主义,不值一谈的。
下文分四段叙述:(1)安那其主义的意义,(2)与安那其人的交往,(3)漳州的试验,(4)安那其与联邦。
安那其的意义
安那其主义(Anarchism)通用的名词是“无政府主义”。根据英文字典里的解释,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。反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,成了无天无法的恐怖世界;正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,人人享有绝对的自由,达到太平康乐的乌托邦(Utopia)世界。无政府主义者厌恶武力干预个人的自由,但是常被指斥为恐怖份子,这是因为其中激烈份子,不惜牺牲个人生命,采取「弱者」对付「强者」的恐怖手段,以反抗政府权威,冀求达到他们崇高的理想。
卡克(John P. Clark)为安那其主义下了一个定义。他列下四项:(1)理想的一个无压迫性,非权威性的社会,(2)以反对权威性的观点,对现今社会与其机构的不满和批评,(3)相信人类有善良的天性,能够逐步地有显著的进步,而终达到理想的目的。(4) 有一个改革的策略。这策略必须包括即时进行设立无权威性,分权式(decentralist)的社会机构。 [卡克 1978,13 ]
卡克认为任何政治理论,能具有上述四个条件的,可以说是“完全的安那其主义”(Anarchism in a complete sense). 如果只符合部份的条件,则可说是“有限度的安那其主义”(Anarchism in a limited sense). 美国学者查彼得(Peter Zarrow) 引用卡克的定义,来分析中国民初时期的安那其运动,结论说中国的安那其人在相当限度上,是符合上述的四个条件的。[查彼得 1990,239 ]
清末民初,中国的知识份子很广泛的受到安那其主义思想的影响。可分为巴黎和华南两系〔德列克1991,283〕。巴黎系包括李石曾,吴稚晖,蔡元培,张继等〔参考陈三井1996〕;华南系则包括刘师复,梁冰弦,陈秋霖等。后为共产党员的李大钊,也受到安那其主义深切的影响〔查彼得1990,217─18〕。
中国的安那其人在巴黎,广州,上海,漳州等地出版期刊,丛书,小册,以传播其主义。所传播的,主要为:
(1) 蒲鲁东的社会革命论,及私产制度论;克鲁泡特金的共产主义,及补充达尔文进化论的互助论;克氏继居友而作的人生哲学。 (2) 反对种族主义,国家主义,和军备黩武。(3) 反对剥蚀人权的买卖婚姻而主张自由恋爱。 (4) 强调个人自由,大众平等,社会有组织没有阶级。 (5) 反对帝国主义,国界壁垒,促进世界大同。 (6)反对麻醉性的宗教,集中人类智慧,充实物理世界。[梁冰弦 1978, 6 ]
早在五四运动(1919)之前,中国的安那其人已参加批评孔子,讨论女权,提倡白话文,组织现代化工会等等的先锋工作。 [查彼得 1990,2;德列克 1991,128 ] 儒家“性本善”的哲学传统,令中国的安那其人相信人类终可共处于大同的世界里,所以他们只承认世界只有一个乌托邦(Utopia),『无地球以外的别个!又无他生来世的另一个;要做好就在这一个上做到好!要改良世界就在本街坊内改良!』 [莫纪彭 1997,66 ]
安那其人相信革命的『目的』和革命的『手段』不能分离,这是他们与马克斯主义者(Marxists)基本歧异之处,虽然两者的『目标』实是类似的理想社会。[卡克 1978,11-12; 卡达 1978,333-36 ] 安那其人反对以阶级斗争来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。他们批评马克斯主义在革命过程中,要建立一个权威中心,而这种权威中心,正是马克斯主义本身在理论上要废除的权力机构。[德列克 1991,9;戴路1964, 278 ]
与安那其人的交往
广东谘议局议员陈炯明于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之后,潜回家乡海丰,道经香港时,暗中加入一个暗杀团, 叫『支那暗杀团』。团员共计十二人,未正式加入而参加团活动的,约有十余人。在辛亥年间,炸毙满人凤山将军,炸伤水师提督李准。团员林冠慈,陈敬岳两人殉难。辛亥革命成功后,民国成立,团员以『初志已遂』,议决自行解散,将团章文件,悉皆烧毁。可幸日后有团员发表了两篇文章,使这暗杀团的秘密活动,不致于完全失传于世。〔革献,66:29;广东辛亥史料1981,81〕。
暗杀团非正式的团长无疑地是刘师复(1884-1915)。刘可以说是中国在清末民初时期安那其主义运动的泰斗。在组织暗杀团前,他曾谋炸李准不遂。广东光复后,在广州军团协会任职,帮助陈炯明解散民军的工作。师复相信要改革社会,应以个人道德操守为起程点,也就是『以身作则』的意思。师复成立「心社」,「心社」社约有十二条:不吸烟,不饮酒,不赌博,不坐人力车舆,不用仆役,不茹荤(肉食),不作官吏,不作议员,不当军警,不信宗教,不称姓,不婚姻〔莫纪彭1997,40〕。据梁冰弦的回忆:
炯明与刘师复甚相得。刘在广州组晦呜学社,提倡自由社会主义,陈氏极表同情。师复于致力宣传外,又结合同志为心社,「不作官吏军人议员」为诸大信条之一。陈氏说:『罪恶的包袱,丢掉固难,肯背起它更难,师复教人丢,让我背上一辈子吧。』这话的意思就是「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」。〔梁冰弦1951, 11〕
炯明不是完全反对师复『以身作则』来改革社会的办法,但要走上一较积极的,政治改革的道路,以达到康乐太平的大同社会。
安那其人采取恐怖手段,实违背他们所信仰『目的与手段不能分离』的原则。究竟安那其人是否应该完全抛弃暴力,是安那其人间争议不休的问题。譬如,俄国著名的托尔斯泰(Tolstoy 1828-1910) 就是其中反对暴力最力的一人 [ 卡达 1978, 320 ] 。一些激烈派分子则认为他们所用的暴力和其受害者,与暴政府残害千万民众相比,实是海中一滴。[高德蔓 1969,107 ] 支那暗杀团团员于辛亥革命成功后,自行解散,显然的对他们所做的事,并不引以为荣,故不愿其事传闻于后世。
陈炯明与巴黎系安那其泰斗吴稚晖的交情也极好。 吴常对人说:『平生知己仅两人耳,男的是陈炯明,女的是陈璧君 [汪精卫的妻子] 』。1921年,吴发动勤工俭学,创办中法大学于法国里昂,得陈炯明拨款十万元的援助。[莫纪彭 1997, 24 ]
漳州的试验
陈炯明于1918年8月31日率领粤军进驻漳州,标榜「护法」,实际想在闽南经过一个时间的整训,是待机打回广州,要建设广东为模范省,以贯彻联省自治者「先争取地方自治,后建立联省政府」的主张。炯明所管辖的区域,包括福建南部的二十六个县,叫「闽南护法区」。
炯明在漳州两年的政绩,也引起外国人的注意。德国的报纸赞誉漳州是「东方一颗明星,正在放出光芒」〔陈其尤1985,42〕。苏俄派了代表来访问。日后厦门的美国领事凯利顿(A.S.Carleton)向美京报告:『陈氏在漳州时,曾施行各种市政改革,他用的手段,近乎革命;但成效极佳,结果人民都感满意。这令中国人看到,事可办成,不必需要过度辛劳与重税』。〔美4091,1921。8。31,厦门〕.
一些「左倾」的北大学生,到漳州游览后,在《北京大学学生周刊》报告,说在漳州所实行的措施,「共产时代当亦不过如此」,并赞美漳州为「闽南的俄罗斯」〔五四期刊1959,525〕。
当时五四运动风靡全国,炯明招致一班『自由社会主义者』,刘师复的旧信徒 (时刘已去世三年)到漳州『刷新教育,编印书报,丕变社会风气,提高民众知识,然后就此二十六县建为一个健全的独立自治区,予国人以观感,从而促进全国的革新』。〔梁冰弦1951,12〕
这样炯明广泛的展开新文化运动,一时各种新思想,新学理在他统治下的「闽南护法区」里,广泛的流行传播。1919年12月1日「闽星半周刊」(下简称「闽星」)创刊,每月出版八册,以陈秋霖为编辑,提倡民主政治,经济趋向社会主义,推进新文化运动。1920年1月1日,又创办了「闽星日报」。这两种刊物有不同的宗旨:「闽星日报」主要是载世界要闻,地方要闻,至于时局问题,地方政俗,「当以诚恳态度悉心批评,期尽指导人群,默化社会之责」。而「闽星」则着力于讨论学理,介绍学说,和「闽星日报」分工合作,「相辅而行」〔五四期刊1959,389〕。
炯明为『闽星』写发刊词,为『闽星日报』写发刊宣言。此外还发表了几篇文章:「不为罪恶的奴隶」,「生活与生趣」,「评康戴两君论革命的书」,「覆中华女界联合会函」等。又以「陆安」为笔名在「闽星」发表了五首白话诗:闽星,指南针,东方文明,瀛洲草,和太平洋。可注意的是在当年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中,陈炯明算是最早开始写白话诗文的人之一。〔参考陈炯明集1998,上册〕
从陈炯明这些著作里,对于自由,平等,博爱,互助,道德操守等方面的观点,很显明的表露出受到安那其主义深刻的影响。但是对于宗教信仰,炯明则与安那其人有不同的观点。在「不为罪恶的奴隶」一文里,炯明赞慕耶苏基督“是一个讲平等、讲自由、讲博爱 , 讲牺牲, 苦行救世的人”。对于基督教,他说:“今日欧美各国能够这样强盛,都是百姓有了自由平等,才能发挥各人的才能,来建设国家社会的事业。这个原动力不得不归功基督教感化力的伟大了。”[ 陈炯明集 1998,上册, 410-411]
英美两国的情报里,对炯明常有「布尔什维克将军」(Bolshevist general)之称。厦门美国领事报告说一美国传教士认为陈是一个「社会主义者」(Socialist),但不相信属于「最激烈派」(most radical type),报告中并附有翻译刘师复信徒在漳州散发宣传安那其主义的传单〔美893。00B/2,1920。4。26,北京;893。00B/4, 1920。4。24,厦门〕。厦门英国领事杜尔士(B. G. Tours)报告,说在4月初,陈炯明在其所创办的体育竞赛运动大会里,散发了大量「布尔什维克」的宣传单册(Bolshevist propaganda),并说英美烟草公司驻厦门的经理曾到漳州访问陈炯明,在陈的办公室里,看到大堆这类的宣传资料〔英5330/260,1920。6。4,北京〕。当时苏俄成立刚两年多,西方列强对之尚不大了解,存有敌视与恐惧的心理。什么「布尔什维克者」,「社会主义者」,「无政府主义者」等等对他们是一丘之貉,常一概笼统的叫之为「激烈分子」(Radicals)。
安那其与联邦
在《中国统一刍议》里,炯明解释他所建议的『联治民主制』如下:
何谓联治民主制。简言之,即联乡治区,联区治县,联县治省,联省治国是也。折言之,即全国政治组织,以业治为经,域治为纬,组成五级政制。自乡治以上,各级构成分子均以区域职业两种团体为基本单位,其顺序则以乡自治为基础。由此基础,层建而上之,则为区、为县、为省、为国是也。
这里炯明所说的,以乡自治为基础,『层建而上』,就是以政权归于国家组织之最低一层,然后分配而上的观念。炯明的『乡』, 与美国早期总统席费生(Jefferson) 的『城镇』(Jeffersonian township) 一样,实有其安那其主义『极端分权』(extreme decentralization) 的根源〔洛克1973,56-57〕。炯明的『联治民主制』,在传统的区域组织(乡,区,县,省,国)里,加以职业性的团体为分治的单位。这个建议可以看到受到安那其泰斗巴枯宁(Bakunin)学说的影响。巴氏
曾建议以农,工,科学家,文学家等等各种职业团体,自由联合为『联盟集团』(Free federation), 为组织社会的基础。〔马斯莫夫1964,298;卡克1978,6〕
炯明日后创议以联邦制来建国,建亚(亚洲联邦),再与欧洲联邦,美洲联邦组织各国无军备的『万国联邦』。他认为『万国联邦』就是人类要踏入「无国界,无种界,无人我界」的「大同世界」,所必须经过的第一步政治组织。
五四时期马克斯主义者李大钊曾预料美,欧,亚各洲成联盟,最后更联合一起,废除所有种族上与国土上的界限〔查彼得1990,218〕。陈炯明的主张与李大钊的预料在表面上,似无差别。但是主要差异之处是在所采用的『手段』,而不在『目标』。联邦主义者陈炯明是采用联邦分权的原理,由下而上,罾次的建立民主联邦制,这也就是安那其主义『手段』与『目的』不能分离的原则。安那其人认为马克斯主义的最终『目的』是与安那其主义类似的,但是马克斯主义者所采用的方法,将无法可以达到其所要达到的『目的』。〔卡克1978,11〕
结语
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者的交往,深切地影响他一生的操守和政治思想。炯明的私人生活刻苦勤俭,著名教育家美国教授杜威(John Dewey)于1919─1921年间在中国讲学两年后,曾称赞陈说:「他(指炯明)在一个以做官而得享受豪华生活为报酬的国家里,过着极度俭朴的生活」。〔中国评论,1:4:195,1921年10月〕
安那其主义与中央集权主义(Centralism)两者对政府的权限来说,是各走极端的主张。炯明终身服膺的联邦分权政制,把政府的权职分配于中央与地方政府,避免集权专横的局面,实在是一种折衷的办法。
自清末到现今,中国近代史的叙述是全部注力于『国家主义』,『革命』和『共产主义』。这样从胜利者的观点来治理历史,『联邦主义』和『安那其主义』便被忽视了。研究陈炯明的生平,可以窥见些在共产主义申延到中国的前夕,联邦主义与国家主义,安那其主义之间的关联作用。载路(James Joll) 曾说过:如果历史家只有兴趣于『成者为王』的历史,过去许多有价值,珍奇的史实,就被忽视了,而引致了狭隘的世界观。〔艾瑞斯1967,4〕
参考书目
【中国评论,1921 】-China Review,New York。纽约出版。
【陈炯明,1927 】- 《中国统一刍议》,陈炯明着,香港。已绝版,复印本可购自 »Center for Chinese Research Materials » POBox 3090,Oakton, VA 22124 USA. 又载于〔陈炯明集1998,下:969─1050〕
【梁冰弦,1951 】- 《解放别录》,笔名「海隅孤客」,原载于香港《「自由人报》(1951年11月至1952年1月);重载于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十九辑》沈云龙主编,台北文海出版社。梁冰弦曾于1918至1920年粤军驻漳时期,任教育局长。
【五四期刊,1959 】-《五四时期期刊介绍》,第三册,北京。
【谢文孙,1962 】- The Ideas and Ideals of a Warlord : Chen Chiung-ming(1878- 1933), by Winston Hsieh, 《Papers on China》, vol.16,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, Harvard University。谢文孙作,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论文。
【戴路 1964 】-The Anarchists, by James Joll, New York: Grosset &Dunlap. 《安那其主义者》纽约出版。
【马斯莫夫,1964 】 –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Bakunin, by G.P. Maximoff, New York: Free Press. 《 巴泄5c宁的政治哲学 》纽约出版
【艾瑞斯, 1967 】 – The Russian Anarchists, by Paul Avrich,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 《 俄国的安那其主义者》普士顿大学出版社
【革献,1968─1974 】-《革命文献》,台北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主编。
【高德蔓, 1969 】 – Anarchism and Other Essays, by Emma Goldman, New York: Dover. 《 安那其主义论文集 》纽约出版
【戈林, 1970 】 – Anarchism: From Theory to Practice, by Daniel Gerrin, New York: Monthly Review Press.《安那其主义:由理论至实践》纽约出版
【洛克, 1973 】 – Our Enemy the State, by Albert Jay Nock, New York: Free Life Editions. 《 我们的敌人:国家 》纽约出版
【琦南, 1977 】 – The Dewey Experiment in China: Education Reform and Political Power in the Early Republic, by Barry Keenan, Cambridge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 《 杜威在中国的实验: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与政治权力 》哈佛大学出版社
【卡克, 1978 】 – « What is Anarchism? » by John P. Clark, in Anarchism, NOMOS XIX, ed. by J. R. Pennock and J. W. Chapman, New York: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. 《 什么是安那其主义?》纽约大学出版社
【卡达, 1978 】 – « Anarchism and Violence », by April Carter, in Anarchism, NOMOS XIX , ed. by J. R. Pennock and J. W. Chapman, New York: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. 《 安那其主义与暴乱 》纽约大学出版社
【广东辛亥史料,1981 】-《广东辛亥革命史料》,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,广东人民出版社。
【陈其尤,1985 】-《陈其尤先生访问记》,曾文记录,载于《海丰文史》,第一辑,(1985年8月),海丰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出版。
【查彼得,1990 】- Anarchism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, by Peter Zarrow, New York: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《无政府主义与中国的政治文化》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
【贝皮士,1990 】- The Russian Revolution, by Richard Pipes, New York:Knopf. 《俄国革命》纽约出版
【贝理, 1990 】- Reform the People: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Popular Education in Early Twentieth-Century China, by Paul J. Bailey, Vancouver: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. 《 改革大众: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对普遍教育态度的改变 》加拿大,温哥华,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
【德列克,1991 】- 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, by Arif Dirlik, Berkeley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《安那其主义与中国革命》,加州大学出版社
【曼尼卡士 , 1992 】 – « John Dewey: Anarchism and the Political State », by Peter T. Manicas, in John Dewey – Critical Assessments, ed. by J. E. Tiles (4 vols), vol.2, pp.407-429, New York: Chapman and Hall. 《杜威:安那其主义与国家 》纽约出版
【年谱,1995 】-《陈竞存(炯明)先生年谱》,两册,陈定炎编,台北:桂冠图书
【陈三井编,1996 】─《旅欧教育运动》,原版1916年,旅欧杂志社出版。近代史研究所专刊(27),台北:中央研究院
【陈定炎等, 1997 】 – 《 一宗现代史实大翻案 — 陈炯明与孙中山,蒋介石的恩怨真相 》陈定炎,高宗鲁合著 ,香港:柏林公司初版
【莫纪彭,1997 】- 《莫纪彭先生访问记录》,1961年5─7月访问,校阅:郭廷以,访问:王聿均,记录:谢文孙。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口述历史丛书 64。(本书1997年香港版引用1960年代《莫纪彭先生访问记录初稿》,这个初稿是经过三十多年后才由中研院出版)。
【克尔斯, 1998 】 – Shihu: Soul of Chinese Anarchism , by Edward Krebs, Lanham, MD: Rowman and Littlefield. 《 师复 : 中国安那其主义的灵魂》美国马州出版
【陈炯明集,1998 】─《陈炯明集》段云章,倪俊明编,两卷,广扛7b中山大学出版社
【陈定炎,1999 】- Chen Jiongming and the Federalist Movement: Regional Leadership and Nation Building in Early Republican China, by Leslie H. Dingyan Chen, Ann Arbor: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,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. 《陈炯明与联省自治运动:民国初年的地方领导与国家建设》,密士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社
【袁征, 2000 】 – “The ‘Partification’ of Education: A Pivotal Turn in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, 1924-1929″, by Yuan Zheng,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, 25.2: 33-53, April 2000, Ann Arbor: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, University of Michigan. 《 党化教育:近代中国教育的转扭点,1924-1929》密士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社
【美】- 美国外交部档案 ,美国驻华公使馆(北京),及各领事馆(广州,汕头,香港,厦门,上海,南京,云南府,汉口,哈尔滨等地)对中国内政,军事,经济情况的报告。如不另注明,即为USDS 893(文件号码),(年。月。日),(地区),存于美国国家档案局 (The National Archives, Washington, D.C.)
【英】- 英国外交部档案 ,英国驻华公使馆(北京), 领事馆(广州,汕头),及香港政府的报告。如不另注明,即为 FO371/卷数/页数,(年。月。日),(地区),存于英国国家档案局(Public Records Office,Kew Gardens,London)。 (GBFO series 为该局旧编号)。